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100周年,我们需要怎样的“英雄剧”?| “剧”献中国③

河豚影视档案 河豚影视档案 2022-01-09
作者/刀刀


编者按


据广电总局消息,截止目前,已拍完和正在创作中的庆祝建党100周年题材电视剧作品已有近百部,形成“百年百部”的创作生产格局。


可想而知,随着建党献礼季的来临,六七月份的荧屏将成为献礼剧的海洋。这些重点剧目把镜头对准历史和人民,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有些剧集聚焦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描摹百年党史的恢弘画卷;有些剧集关心国计民生,讲述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有的剧集则重在展现某一群体或某一行业对国家的突出贡献。


都是同题作文,不同的创作者交出了不同的答卷。到底什么样的剧才能为建党献礼?伴随着国力的提升和国民爱国情绪的激发,献礼剧的爆发不仅是政策引导的结果,更是市场的需要。今后,再“商业”的题材,都要想法设法讲好中国故事,奏响时代旋律。


鉴于此,娱乐资本论推出了“剧”献中国系列报道。整个系列报道将围绕“中国家庭”“中国百姓”“中国英雄”和“中国军人”四大主体,分别介绍不同类型献礼剧的创作背景、独特文本性和生产方法论,希望从业者能从中获得启发。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

“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这是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论。谁能想到,这部讲述1915~1921年中国历史的主旋律剧集竟深受年轻观众喜爱。

截止目前,已有9万观众在豆瓣为该剧打出了9.3的高分。B站影视区UP主“木鱼水心”发布了10期讲解该剧的视频,每期视频的播放量都上百万。

“讴歌英雄”是主旋律剧集的经典主题。在此之前,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已经围绕“中国家庭”和“中国军人”两大主体,推出了专题报道。今天这篇,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书写对中国历史进程有推动作用的英雄人物。

《觉醒年代》就为献礼季即将到来的一大批“英雄剧”开了个好头。相比其他剧集,“英雄剧”的创作普遍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人物和故事都已被拍过无数次,创新难;二是历史跨度通常较大,历史事件取舍难;三是这类题材比较厚重,距离年轻人较远。

目前市面上有能力且有意愿拍“英雄剧”的,大多是成熟的创作者。比如《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刘江,《功勋》的总导演郑晓龙。这些导演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且拍摄经验丰富,能够驾驭这样宏大的题材。

当然,在妇孺皆知的伟人之外,还有一类“英雄剧”讲述的是无名英雄,比如某个行业的先锋,某个在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团体等。细分行业或者特定群体的领军人物,正成为主旋律剧集的重点描摹对象。

“英雄剧”如何守正创新,凸显时代价值?新锐影视公司能涉足这类厚重题材吗?娱乐资本论采访了部分正在拍摄“英雄剧”的导演和制片人, 试图找出这一类型的创制方法论。



主题:覆盖面广、形式多样,表达求新     

内容上来看,今年即将播出的“英雄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实名制”的英雄,写的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偏人物传记。比如《功勋》,讲述了于敏、申纪兰、袁隆平等八位共和国功勋的故事。《光荣与梦想》,则从中共一大写起,落于抗美援朝,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者的故事。

还有一类是“无名英雄”。这类剧主要描绘某一细分行业或某一特定团体,比如写援非抗疫的《大国担当之埃博拉前线》(以下简称《埃博拉前线》),写中国制造业的《中国制造》等。这类剧的主角通常由数个真实人物糅合而成,艺术加工的成分更多。

形式上来看,“英雄剧”主要也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聚集了众多明星的单元故事剧,如集结了郑晓龙、沈严、杨文军等八位导演的《功勋》,出演阵容包括雷佳音、蒋欣、黄晓明、周迅等。从1921年讲到2021年的《百炼成钢》,演员阵容亦星光熠熠,故事围绕数个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展开,分几大版块。

这类以塑造人物模范为主,用单元故事串联的剧集,大多会选取一个人一生的某个横断面做文章。比如《功勋》,在创作初期就确立了这样的创作基调,不面面俱到,只重点讲述一个人身上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在形式上,一些单元剧也玩起了新花样。比如《百炼成钢》,就是用音乐串联起从大革命到新时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模仿了音乐剧的表现形式。

还有一类是围绕几个主角展开叙事的长篇连续剧。比如《光荣与梦想》,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创建共产党,并带领共产党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的故事。相比单元故事剧,这类剧集创作难度更大。

从题材上来看,革命历史题材依然是“英雄剧”的主要题材。但都是革命历史题材,叙述的重点也有不同。有写通史的如《百炼成钢》,时间跨度长达百年,有描写某一时期的作品如《觉醒年代》,主要写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后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间的故事。

还有的革命历史题材更聚焦,比如正在CCTV1热播的《绝密使命》。该剧讲述了我党建立的一条秘密交通线在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运输物资以及实现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战略转移的故事。

这是地下交通员这一群体第一次成为主角。该剧的总制片人张晓东告诉娱乐资本论,现在红色题材的覆盖面很广,找新选题确实不易。大历史、大事件已经被写得差不多了,值得挖掘的就是这类在历史上不引人注目的群体——作用重大、且故事具有一定的揭秘性。

行业剧是另一个备受行业关注的主旋律细分题材。比如医疗剧《埃博拉前线》,该剧早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就已开始筹备,疫情的迅速蔓延,赋予了这部剧更深远的时代价值。


与革命历史题材相比,行业剧的创作空间更大,也更容易吸引当下的年轻人。“拍《功勋》里的《孙家栋》单元时,表现手法会更稳重,毕竟是年代戏;拍《埃博拉前线》则可以用一些更有科技感的镜头,比如进入一个人的眼球,呈现病毒进入人体的微观画面等等。”导演杨文军说。


创作:伟人塑造要谨慎,英雄亦是凡人

当然,所谓的“创作空间大”更多的指的是可以运用更新的、更年轻的拍摄手法。在创作上,行业剧因为涉及到专业领域,要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查。

涉及到医疗、军事和外交等内容的部分需要相关部门协审。军方要考虑是否有可能泄密,外交部门则要考虑中国的对外关系。很多事件虽是事实,但出于多方面考虑不宜宣扬。

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会更为慎重。《光荣与梦想》剧本改了十多遍,《功勋》由于呈现的人物都仍在世,刻画时还要注意对当事人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杨文军表示,在拍《功勋》中《孙家栋》单元前,团队做了大量的实地采访,除了和孙家栋本人面聊外,还采访了他身边的人。电视剧中,孙家栋身边许多好友、同事和学生现今都是著名科学家。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读和分歧,电视剧最终隐去了真实科学家的姓名,并以他们为原型,把不同人物身上的真实事件重新排列组合,“合”成了一个个新角色。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对伟人的塑造。敏感时期不宜表现,关于重要领导的部分,也要慎之又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卫星产品研制单位都喜欢把毛主席金属像章镶在生产工具和产品上,以表达对毛主席的喜爱。这容易导致卫星超重,大部分人都不敢提出这一点。但航天事业开拓者孙家栋在制定“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方案时,率先提出能否去掉像章,减轻卫星质量,最终也获得了周总理的认可。

在前期的剧本阶段,就有审片专家提出,这一情节有点敏感。但总导演郑晓龙和导演杨文军认为,这是整个《孙家栋》单元的亮点,去掉像章的建议,恰恰反映了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最终,剧组还是把这一情节拍下来了,“这种为了真理不顾一切的求真精神,是真正的主旋律。”

在杨文军看来,拍摄有些英雄人物最大的难题在于缺少戏剧性。没有强情节,没有极致的善恶,很难靠曲折的故事吸引人。但拍得太平淡,又会很像纪录片。杨文军采取的方法是:用有趣的细节和充沛的情感打动人。

以《孙家栋》单元为例,主创在前期的采访中,发现孙家栋的女儿、女婿和孙女都提到老爷子爱吃糖,就着重突出了这一点。故事刚一开篇,就是儿时的孙家栋拿着小棍捅吊在天花板上、装着糖的纸包。这一情节不仅充满童趣,还作为孙家栋追求梦想的意象,贯穿了整个故事。

抛弃以往“高大全”的塑造手法,如今的”英雄剧“都追求让伟人 “下凡”。年初口碑突出的《觉醒年代》,陈独秀在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在家则是看似不关心儿子实则非常在意的傲娇父亲。蔡元培平时文质彬彬,但在听闻青岛丢后,也会不顾形象地骂脏话。


《光荣与梦想》的导演刘江,也在采访中提到,这次创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让领袖人物艺术真实化,让“伟人”回归“凡人”。只有把“伟人”拉回“凡人”的视角,观众才会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伟人”在做出“不平凡的选择”时的不易。

制作:官方支持很重要,细分赛道机会多

制作角度而言,目前“英雄剧”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广电总局牵头的重点项目,从开剧本研讨会到探班,抓得越来越细,比如《功勋》。这类项目从导演到演员,有不少都是广电总局直接邀请的,投资通常较大,演员阵容也很强,希望获得年轻人的喜爱。

还有一类是民营公司自下而上发起的主旋律项目。比如华策影视的《绝密使命》,这是“红色三绝”系列剧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绝命后卫师》和《绝境铸剑》。从第二部开始,华策影视就找到有关部门,提出可以合作拍摄。以往此类项目大多面向年龄较大的电视观众,但从《绝境铸剑》到《绝密使命》,华策影视希望利用自身市场化的优势,积极探索主旋律的年轻化表达。
 

不管是官方牵头的重点项目,还是民营影视公司出于社会责任感主动发起的项目,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

以《功勋》为例,孙家栋老人年事已高,平时很少见客。为了见孙老一面,主创团队找了很多朋友帮忙,最后航天集团的领导出面,终于安排主创团队和孙老面谈了一个多小时。拍摄东方红一号发射的场景时,酒泉发射中心因为有军事训练不接待剧组,也是广电总局从中协调相关部门,终于为剧组争取到了拍摄场地。

发行方面,像《功勋》《光荣与梦想》这类投资较大、演员阵容较强的剧集,大多会瞄准一线卫视和互联网平台。过去主旋律剧集的出口少,基本只有央视,如今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都要储备主旋律剧集,这是这类“市场化主旋律剧”诞生的前提。

但即使有一线卫视和视频网站买单,这类剧也很难赚钱。尤其是《觉醒年代》等时间跨度大的长篇正剧,创作周期长、拍摄难度高,即使很多演员愿意降片酬接戏,回本也不容易。

传统的、主要发行至央视的“英雄剧”同样如此。此前娱乐资本论曾报道过,即使是卖给CCTV1黄金档,一集的版权销售价格也就是一百多万元。因此在开拍前,这类剧集就要精打细算。

不过,以商业眼光来看待这些剧集,未免有些苛责。大部分“英雄剧”都带有公益性质,赚钱并不是片方的首要考虑,有社会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有关部门和观众的满意度,比赚钱重要得多。

从目前预排的“英雄剧”片单来看,生产这类剧集的主要有三大群体。一是国营的影视制作单位,如央视旗下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二是老牌民营影视公司,如华策影视、完美世界影视等;三是互联网影企如腾讯影业、企鹅影视等。

都是资金实力雄厚、业内叫得上名的大公司,中小型影视公司想从这类题材切入,有希望吗?

“民营公司要做,得有一定的销售能力和码盘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做主旋律剧的自觉性和觉悟。”《绝密使命》总制片人张晓东告诉娱乐资本论。码盘时,可以先积极考虑申请政府补贴,再从市场上“找钱”。带有地方宣传性质的主旋律剧集,本身市场压力比较大一些,获得当地宣传部和大企业的支持相对会容易一些。

至于主管部门牵头的重点项目,目前来看还是会落在制作过优秀作品的头部影视公司,或和一线卫视关系密切的影视公司手里。比如正午阳光拍《山海情》,芒果影视拍《理想照耀中国》。有关部门认可他们的制作实力,希望能创作出真正有社会影响力、能吸引年轻人的优秀作品。

一切都还在摸索中。已拍过数部主旋律剧集的导演杨文军认为,在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今后主旋律剧一定会越拍越扎实,投资也会越来越大。真正真实感人的好作品,在审查上有关部门也会放宽一些。

作品越优秀,创作空间越大;创作空间越大,越容易出优秀作品。经过几年的磨炼,相信国内主旋律作品的创作已经进入了正循环,观众也有望看到更多真实的、有力量的主旋律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